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共享經濟模式——各組報告

共享經濟模式——各組報告

 
時間:2015.04.09
地點:Dakuo 高雄市數位內容創意中心
 
本周課程一開始是共享經濟模式的各組報告,緊接著是由宋博帶領大家做美濃行前的說明以及人文參訪訪談的設計,最後做了以飲食為主軸的Design Thinking練習。
 

1. 父母生活樂無憂.com

緣起自父母喜愛園藝生活的父母生活樂無憂.com,源自於共享彼此共同的興趣。透過子女牽線的方式,在網路上進行資料配對,讓子女擔任父母的一線交涉管道,找到適合自己父母能經營共同興趣的人。若園藝興趣相同,則能共享園藝知識以及工具,共同經營讓自己的興趣除了自娛之外,也能有同好進行分享。
 
 

2. MurMur Cafe

MurMur Cafe默默咖啡則是共享注意力和時間,想說得太多、但能講得太少,可能是因為場合、可能是因為身分,各種包袱讓我們生活中有些不能被知道的祕密無從告解。默默咖啡抓緊了這樣的商機瞄準了秘密告白的市場,並非心理諮商而是共享注意力和時間去聆聽顧客的心情。可能只是單純的分享喜怒哀樂,也可能是分享內心中最不能被提起的秘密,透過彼此身分保密的方式告解,讓默默咖啡為你默默的分擔一些壓力和秘密。所以才有了默默咖啡、默默聽你說這樣的想法。
 
 

3. Forty欸

“Forty欸”組是以共享“時間”為出發點,以當今大學生常常處在耍廢的狀態為背景,想出了Forty欸的APP創意。Forty欸附著于當下社交軟體廣泛的覆蓋性,當你“耍廢”也就是玩手機的時候,你的好友就可以看見你的耍廢狀態,這時他就可以給你發一個大大的欸,來提醒你放下手機去學習。為了體現趣味性,還設計了類似於遊戲的模式,可以通過長時間的學習來獲取分數,從而可以兌換其他提醒的字,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這個產品定位很清楚,就是面向當代沉溺于手機綜合症的人群,現在手機化的時代,很多人因為離不開手機的社交軟體或是娛樂遊戲從而浪費學習的時間,或者忽視與周圍人的交流,所以這款產品很符合大眾的需求,順應當下APP時代發展的潮流。
這裡可以舉一個已有產品的例子:我要當學霸。這是一款督促學習的手機軟體,通過創新的方式,解決了「學習的時候玩手機」 這一的問題。通過限制玩手機的時間,來提高效率。附圖:
 
 
 

4. 那些我們想知道卻又不敢問的事

關於“那些我們想知道卻又不敢問的事”是建立在共享想法的需求上,其針對陸生來台交換的人數越來越多,出現了群體想要深度了解當地生活、文化、歷史、經濟、商業等領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其活動內容為帶領陸生實地參觀美麗島、鹽埕埔老街小吃店、台商企業、手工作坊等地,開闢以歷史、小吃、商業等主題系列活動和路線,有目的的深度展現台灣文化。
這個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兩岸的一些固有的觀念,使得大家能夠更好的交流並且相互理解。
 
 

5. Randomate

Randomate,由名字中的“mate“可知,這是一個交友軟體,是針對年輕上班族開放的線上平台。在app進行線上報名、填寫資料,通過地區、年齡範圍、性別以及報名者所選的Randomate人數來進行篩選與匹配,活動當天還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主題。通過互相共享朋友,讓自己的朋友圈擴大,生活更加精彩。反轉了過去一對一的交友模式到現在的多對多交友模式,為更多年輕上班族提供了豐富的週末生活。
 
 
宋博『美濃農民訪談設計』
  • 運用訪談挖掘在地文化與觀光潛力
  • 對飲食 農業的好奇
  • 對農民的好奇與疑問
  • 設計十個問題
題目需循序漸進,透過熱身慢慢問深
問具體一點的問題,要讓報導人有話說
 
 
本周課程心得:
共享經濟模式有2個特點:不需要固定的辦公室、沒有規定工作內容與工作時間。這種經濟模式不只改變人們工作的方式,也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簡單而言,共享經濟模式就是協同消費的模式,更簡單來說「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的互相give and take。共享模式興起是駕馭在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興盛,本次課程中的各組發想的共享經濟模式裡進行投票,蔡敦浩老師便以「掌握網路的即時性」為由選擇Forty欸組別。共享經濟的積極倡導者Botsman女士在2010年9月出版《我的就是你的:協同消費的興起》一書,在書中她詳細闡釋了共享經濟的三種主要形態:
 
  • Product-service systems 產品服務系統
  • Redistribution markets 市場再流通
  • Collaborative lifestyles 協同式生活
過去的世代裡,人們以自己私人擁有多少物品及資產做為一個能力與地位的象徵,現在的世代裡,由於全球經濟危機下,共享經濟模式或多或少基於現實經濟的考量,但伴隨環保和資源是否有效利用的概念逐漸被世人重視,特別是年輕世代,連被認為是身分地位象徵的汽車與房屋都有相關租賃平台,可見這世代的人對於成功的定義逐漸不一樣,《連線》雜誌創始人Kevin Kelly曾言:「有條件獲得某種東西要比真的擁有它更重要。」共享經濟模式伴隨而來的也有一些社會效應,人與人之間啟動了比以往更多的互動,也漸漸改善人們的匱乏感。
 
民族誌田野調查是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誌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準確理解。在美濃行之前,我們略為了解與練習了一下人文參訪的部分,田野調查除了要拿掉個人主觀偏見與負面,更希望的是能夠從不在原先設計的訪問或研究中找到未開發的資源來源。對一個地區進行田野調查,一路要從參與、觀察、體驗到訪談,人文的東西無法在網路上google就能得到確切的答案,參與其中是必須的,從中進行觀察與體驗,花時間仔細地去觀察人事物的運作,分析其前後原因,然而一個實地調查研究光看與聽是不夠的,真實的體驗能夠帶給我們除了確切理解之外,還有從中去得到這區域中人事物的深度,然而美濃是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地方,我們無法在2天就可以得到所有資料,因此訪談變成是我們很重要的工作。訪談中我們必須尊重被訪問者,基本禮貌與問後,徵詢同意錄音或錄影,在問題的設計中,語法結構要清晰,邏輯要有架構,對於類似的問題及問題前後順序要明確不能亂跳,並且要避免像二選一或假設性的問題,除此之外,在受訪著的每個回答中需注意是否能在當下發展更多問題的可能性。
 
從這一次課中,更進一步了解了要創業的人固然要提出好的想法好的計劃,想法上也要由從生活經驗中累積而來的厚度,也許這需要時間,但事情本來就是欲速則不達,在這湍急的世代裡也或許不再適用強而有力的衝勁,不能為了快而做,要清楚要做的事情是什麼,也不只是一味地在研究數字上盤旋。心,很重要,決定你展開的層面。
瀏覽數: